大学派短
(原创)
文 / 昌辉
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将要高于美国!?
来自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,2015年,在美国低成本地区制造业的成本已经与中国的基本打平,到2018年,美国制造业的成本将比中国低2-3%。
笔者不相信这个报告,觉得有些“阴谋”的成分,但“江南化纤”的真实数据又让笔者异常震惊。除非这位浙江老板在刻意编造数据,如果是这样,他的动机是什么呢?笔者不清楚,他有这个必要吗?
浙江人向来市场嗅觉灵敏,善于捕捉商机,早在30年前他们就开始周游列国,生意遍布世界。所以,浙江人的真实体验一般是值得信赖的。据凤凰财知道透露,受压于国内综合成本的连年攀升,有位浙江老板去年毅然奔赴美国南卡罗莱纳州,投资办厂,这家企业叫浙江慈溪市江南化纤有限公司。以下是“江南化纤”提供的创办相同规模企业的中美成本对比。
一、中国土地成本是美国的9倍。美国是永久性产权,中国是50年产权。例如,2000年浙江省慈溪市工业用地价格是18万元/亩,目前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地价仅为2万美元/英亩,相当于2万元人民币/亩,如果按照现在许多县城工业用地100万元/亩算,其土地成本是美国的50倍。
二、国内物流成本是美国物流成本的2倍。中国的油价是美国的2倍,中国还有全世界少有的过路费、过桥费等。
三、企业融资成本中国至少是美国的3至5倍。国内借款成本最便宜的是年利率6%,美国年利率是2.5%,相差2.4倍。如果资金来自年利率超过10%的银行理财产品,来自年利率15%的私募基金,来自年利率20%以上的民间高利贷,这在浙江十分普遍啊,企业的融资成本则会比美国要高出5倍甚至10倍。
四、国内能源成本是美国能源成本的2倍以上。美国除去夏威夷岛的电价特别贵外(海岛的原因),其他州的电价都不贵,以德州为例,其电价折合人民币才2毛钱。中国对电力、天然气一直是计划指导价,企业用电电价0.76元/度,美国电价0.05美元(0.35元)/度,国内比美国高出1.2倍。国内用热电厂蒸汽,单价190元/吨计算;美国用天然气锅炉自制蒸汽,单价14.52美元(人民币96元)/吨计算,国内比美国高出1.1倍。
五、国内各种税费繁多,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。比如,广州一家物流公司,运送一批货物到海南,总收入为1.9万元,但利润仅有216元,其中上税就达1260元。而美国的州政府最看重的是就业,常常给予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,比如房产税优惠30年内有效,如果公司达产,30年内将给予3000万美元的税收减免。
六、人工成本,美国是国内的2.57倍,但美国自动化程度高,用工少。相对用工成本也有所降低。比如,国内两条月总产量为4500吨的生产线用工250人,美国设备改进,同产能两条生产线才用工180人。按照目前国内工人工资上涨趋势,如考虑国内5年工资再翻倍、10年工资翻两番计算,那么中国在人工成本上的优势就渐渐丧失了。
七、美国折旧成本是国内的1.7倍。美国厂房建设成本是国内的4倍,但十年以上二手厂房价格根据年限则是新厂房的1/8—1/2,而且普遍性能良好。
纵观上述7项成本,前6项成本都是中国成本大大高于美国成本,有意味的是,这6项成本都关涉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。换句话说,高企的中国制造业成本原来是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一手推升的。说得难听些,是地方政府与国有垄断企业在联手打劫中国制造业!
难道不是吗?一个土地成本,居然要高出美国9—50倍。这哪里是政府在支持企业发展,这完全就是地方政府在打劫企业。为了招商引资,土地优惠政策曾经是地方政府的杀手锏啊。对此,张五常教授曾大加赞赏。他认为这些地方政府“很有经济学头脑”,他们会算大帐,算总账,堤内损失堤外补。想不到,才过去了几年呀,很多地方政府就“大开杀戒”,“杀鸡取卵”了。难道中国的土地就比美国的值钱?
中国的物流成本是世界上最高的。对此,笔者曾有专文论述。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看8月12日《梦启博大》的原创评论——“公路收费:没有尽头的黑洞”。收费公路是地方政府一手创造的。成于斯也败于斯。物流成本高企,地方政府难逃干系!
最令人可恨的是,企业融资成本高到离谱。银行是国家垄断的,中国也是全世界存贷息差最大的国家。其垄断利润全世界最高,但即便如此,银行也从没有放过企业和百姓,更谈不上“普惠”企业与民众。在中国,企业获得融资成本竟高出美国的3—5倍,民企甚至要高到10倍,你叫中国制造业(当然绝不止于制造行业)怎么活下去?中国人民大学向松祚教授曾做过研究,他指出,中国的财富和利润,绝大部分都集中到几大银行的手上。2800多家上市公司的总利润还不到2.5万亿,但十几家银行就拿到了全部利润的60%。美国麦肯锡报告甚至认为,中国经济体系的经济利润80%是被银行和金融机构拿走了。垄断的银行金融业无疑成了中国民众与企业最大的吸血鬼!
高出美国2倍的中国制造业的能源成本则要拜国有垄断企业所赐。电力和天然气,我们都是官方定价的,不会与企业商量的,你用于不用,它都是那个价。好不容易才有个汽油价格“随行就市”政策,结果还是涨多跌少,而且跌到一定价位就不准跌了。这是一朵中国国有垄断企业的“市场化奇葩”。
笔者不想再罗列下去了,满满的全都是负能量的东西。这真的令笔者愤慨不已。大家都知道,制造强则国强,制造业可是立国之本,兴国之业,强国之基啊。可为何地方政府,还有那些垄断国有企业、垄断国有银行都在不遗余力地挖中国制造业的墙脚呢?高企的制造业成本无疑堵死了中国制造业发展和升级的通道。如果中国制造死了,国有银行能活下去吗?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?立国之本失去了,地方政府能活下去吗?国家机器还能运转下去吗?
有人说,现在都到了互联网时代了,大数据时代了,云计算时代了,智能化时代了,只要服务业上去了,制造业衰落也无所谓啦。如果这个“理论”真的成立的话,那可要谢天谢地了。但是,读者诸君,请不要忘了,地方政府、国有垄断企业既然能把中国制造业的成本推到天上去,能把制造业整死,他们就不能同样把服务业,把互联网,把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等新兴产业的成本弄上去,把这些新兴产业整死吗?除非这些新兴产业有天生的“免疫力”。只要扭曲的体制机制在,它们“嗜血”的冲动就在,逐利的本能就在,所有潜在的危机就一定存在!唯有对其进行彻底的变革,义无反顾地变革,方能看到中国制造业雄风重振,方能看到中国经济雄风重振。